- 浅谈黄梅戏的形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县的紫云山和龙平山从前都是产茶的地方,每年谷雨后,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边采茶边编唱民歌,而成了有名的歌乡,而这些民歌总称黄梅调。 黄梅调在流行过程中,和民间歌舞慢慢结合起来,形成了......
- 民间黄梅戏团推陈出新好戏连台 困境盼扶持
女驸马罗帕记 9月8日晚间,在湖北黄冈举行的“湖北黄梅戏剧节”上,黄梅剧《王瞎子骗婚》受到观众热捧。 该剧是由黄梅县禅文化黄梅戏剧艺术团新编的黄梅剧,排练历时两个多月,禅文化黄梅戏剧艺术团团长周雄英为此借了10多万元的外债。 黄梅戏源......
- 梅艺晋剧团给社区居民演上三天大戏
朝阳A社区的老人活动室和往常一样每周二,不到15个小时,就十分繁忙。这是朝阳社区“梅艺进剧团”成员开始表演的。 只见几个老人在房间里拿着胡胡、三弦等乐器演奏,房间中间作为表演场地,两个演员正在唱着著名的晋剧《迎皇上大婶》。“美衣进剧团......
- 桐城黄梅戏剧团情系灾区 送优秀剧目到安置点
六月下旬以来,桐城遭遇多年未见的连续强降雨,城乡各地受灾严重。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桐城文化系统广大职工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近日来,冒着高温酷暑,走进各个灾区安置点......
- 望江县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参演鸳鸯壶
为准备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节新剧,望江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选择当地剧作家方云琮和两名国家级演员创作的《鸳鸯壶》作为展览剧目。前几天,望江县黄梅戏曲演艺有限公司举办了“鸳鸯锅”剧目研讨会。 据了解,《鸳鸯壶》主要是写宫中争权夺利的故事......
- 我县原创黄梅戏巾帼丈夫被评为省优秀剧目
巾帼丈夫 在省文化厅开展的全省民营艺术院团“优秀新创戏曲剧目”评选工作中,县文广新局选送的黄梅戏《巾帼丈夫》被确定为优秀新创大戏剧目。将由县黄梅戏剧团排演,代表芜湖县参加第十一届安徽省艺术节新创剧目展演。 该剧主要讲述徽州女子胡重娘嫁......
- 我与黄梅戏同一个故乡
戏台 一句“记得住乡愁”,不知引起多少游子的回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有关故乡的记忆渐行渐远,但关于故乡的文化记忆却越来越清晰,黄梅戏更是如此。 我出生在黄梅孔垄周家墩,靠近白湖和龙感湖,地势非常低。这样的出生注定与黄梅戏分不开。......
- 张恒丑行难练有志则灵
三笑打豆腐 端正英俊的小帅哥鼻梁上画一小块白粉,瞬间化身丑角小花脸。张恒正是这样一个小花脸。虽然进团正式成为职业演员的时间并不长,却已经成长为小有名气的舞台小丑角了——每周有好几个夜晚,再芬黄梅公馆的舞台上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不论是《打......
-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第四期戏曲培训班开班倒计时啦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第四期戏曲(戏迷)培训班将于12月4日正式开班啦,欢迎喜欢黄梅戏表演的戏迷朋友们前来报名。 我们的培训目的 为了让更多热爱黄梅戏艺术的戏迷,享有一次专业师资力量和团队的服务,提供一个了解戏曲艺术的平台,提升戏迷朋友规范......
-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团红丝错复排建组大会在天仙配茶戏楼召开
11月9日上午,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团《红丝错》复排建组大会在天仙配茶戏楼召开。安徽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刘华、王成、余顺,小梅花团团长何云,小梅花团副团长袁媛,演出团副团长张小威,导演......
- 大型现代黄梅戏百鸟朝凤正式建组
近日来,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保障广大观众朋友的安全,我院近期的演出纷纷延期或取消,但停演不停功,为了不断培养表演人才、加强剧目创作,我院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2022年度安徽省首批重点文艺项目《百鸟朝凤》于2022......
- 大型原创经典剧目徽州往事在深圳大剧院上演
黄梅戏作为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一,唱词通俗易懂,唱腔纯朴清新、韵味丰厚,深受广大戏迷票友朋友喜爱。新年伊始,福田区为广大戏迷带来重磅好礼。2022年1月3至4日晚8点,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办,深圳市辰龙黄......
- 周末剧场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周末剧场本周演出节目预告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
- 古今情人节飙升市民幸福指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这是两千多年前诗人描写元宵之夜的绚丽景象。元宵节乃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也是古代的情人节。今年恰逢古今情人节相邻,节日气氛愈发浓烈! 黄梅戏大剧院以节日为契机开展市民开放日活动,为天......
- 县委刘欲晓到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深度走访调研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2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带着对剧院的牵挂,对我县黄梅戏艺术事业的关心,县委刘欲晓到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深度走访调研,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永强,县城发集团董事长桂志军陪同调研。 上午10点,刘欲晓一行首先到剧院非......
- 黄梅戏在湖北的发展
湖北省的发展,与18年前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句口号密不可分,这句口号就是“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在这一口号的指引下,湖北省围绕振兴黄梅戏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从安徽安庆聘请了部分黄梅戏演员;把黄冈地区的大部分楚剧、汉剧团......
- 黄梅戏在安庆的发展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
- 黄梅戏国家级传承人周洪年
周洪年,男,汉族,湖北黄梅蔡山人,1963年12月出生,1981年毕业于安庆市黄梅戏学校。无党派人士,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第二批黄梅戏非遗传承人。现任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副院长。黄梅县政协。自1978年至今连续27年从事......
- 黄梅戏后期阶段
黄梅戏后期阶段:班社迅速发展,走上正轨、固定,剧目增多,行当齐全,从农村进入城市黄梅戏到了清末民初,百家争鸣,已经发展成比较完整、成熟的剧种。除演二小戏、三小戏外,吸收了青阳腔、楚剧的大本戏。 因此这段时期相继出现了固定的职业性的班社......
- 黄梅戏名家韩再芬
1984年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该片是黄梅戏首次夺得《大众电视》金鹰奖的剧目。此后她又主演了黄梅戏电影艺术片《香魂》,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女驸马》《天仙配》《桂小姐选郎》《桃花扇》《挑花女》《孟丽君》等。其中《女驸马......
- 黄梅戏名家董家琳
1976年考入安庆黄梅戏一团。在这几年中,曾参加过20多部舞台剧的演出和十几部电视剧的拍摄工作。 其中在舞台剧中主演过《野猪林》中饰林冲,获省戏曲调演“铜奖”。在《柳暗花明》中饰汪世龙,该剧获安庆市创作剧目调演“一等奖”。省艺术节新剧......
- 黄梅戏名家涂小勇
涂小勇,湖北省黄梅县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1987年考入黄冈地区艺术学校表演系四年制学习,1991年分配到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工作至今,现任民盟黄冈市直支部执委、市政协委员。 涂小勇自从艺至今,以表演和唱功见长......
- 黄梅戏名家汪菱花
生活中的汪菱花普普通通,从不张扬,给人的感觉就像“邻家大姐”。而黄梅戏艺术舞台上的汪菱花却是那样光彩照人:她塑造的人物令人过目不忘,她质朴清新的唱腔,韵味绕梁不绝,穿透人的心灵。一首《情洒杏花村》,演活了唐朝大诗人杜牧的红颜知己“张鹤......
- 黄梅戏名家李迎春
安徽省庐江县人,1988年考入安徽省黄梅戏学校学习戏曲表演专业。1991年毕业分配至安庆市黄梅戏三团工作。从艺十余年历经不少的人生的辛酸苦辣,一路上有春雨但也更有阴霾,曾陪同韩再芬参加过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部黄梅戏作品......
- 黄梅戏名家吴琼
1980年包括吴琼在内的五朵金花毕业了,同时进入黄梅戏剧院。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无意中在资料馆门口听到了严凤英的《三年日月浓如酒》,她觉得这是她听过的最好听的段子了,于是开始学习严凤英的唱腔。她借来资料天天对着一棵小树练习,后来终于......
-
黄梅戏的形成黄梅戏原称黄梅调,也叫采茶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县的紫云山和龙平山过去全是产茶的区域,每一年春分后,成群结队的年轻男女,边摘茶边编唱民歌,成的了有名的歌乡,但这些民族歌曲统称黄梅调。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也叫采茶调,起源于湖北省黄......详细
-
黄梅戏的发源地黄梅戏的发源地是湖北黄梅县地方曲调来源于山野小曲,一般用于牧牛歌打猪草迎亲调调情曲等喜庆活泼朗朗上口清未流传于安徽,在安徽的安庆地区也形成了当地民俗的黄梅调,由于地域方言的特色,安庆地区的方言唱黄梅调觉得比湖北黄梅县方言唱黄梅调更好听......详细
-
黄梅戏的发展第二阶段从辛亥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舞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详细
-
黄梅戏的发展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详细
-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情况现如今我们看到的每一种不同的戏曲文化都是经过不断地演变,更多戏迷的经典传承,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到底有多少!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详细
-
黄梅戏的历史沿革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详细
最新博文
-
梅戏的传承与创新从乡村到都市的蜕变
油灯摇曳的皖南村落里,泥土夯实的戏台上总悬着一轮纸扎的月亮。老琴师指尖拨动三弦,青衣甩出水袖的刹那,台下嗑瓜子的妇人便忘了手头活计。那唱腔原是田间地头的野调,掺着采茶女的喘息与樵夫的号子,却在百年光阴里裹上绸缎,缀了珠翠,一路蜿蜒淌进玻璃幕墙倒映的都市夜空...
2025-04-17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绽放银幕间戏曲电影的融合与创新
作者:流年如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观众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近年来,黄梅戏与电影的跨界合作,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 黄梅戏以其淳朴流畅的唱腔和真挚感人的表演风格而著称。它将歌唱与念白巧妙结合,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戏进校园滋润心田
天仙配打猪草 为进一步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高琦小学持续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活动。12月2日下午,二年级部分班级利用班会课开展“小小戏伢子”主题班队会,活动中,孩子们观看了黄梅戏经典唱段《打猪草》、《谁料皇榜中状元》,了解了黄梅戏的发展历程和其中的博大精深,二(5)班的江博雅同学还饶有兴趣的给大家展示了一段《天仙配》,把活动推向。 ...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戏进校园全覆盖安庆2017年实现
黄梅戏艺术仲夏夜之梦 安庆市作为全省首批“戏曲进校园”活动试点城市之一,从2017年1月开始,“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将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开,实现全市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全市中小学生人人知道一些黄梅戏等戏曲基本知识,人人能够唱几段黄梅戏经典曲目的目标。 实施步骤:试点先行全面推广 据了解,安庆市自2015年开始便开展“黄梅戏艺术进校园”活动...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戏艺术荣获安徽省期刊协会理事单位
黄梅戏艺术王艳 安徽省期刊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于2015年12月25日在合肥召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温振超主持会议,省文联处、王艳出席会议。安庆市黄梅戏剧院院长、《黄梅戏艺术》主编陈兆舜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审议并表决了省期刊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省期刊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筹备组关于期刊协会章程、会费收取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期刊协会领导机构人选、选举办法说明...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戏艺术概论
黄梅戏艺术概论黄梅戏艺术 《黄梅戏艺术概论》系安庆黄梅戏艺术学院教师集体编写的介绍黄梅戏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性教材。书稿针对高职艺术类学生学习和就业特点,简要讲述黄梅戏剧种的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包括黄梅戏的形成、发展、今天的成就,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的风格特征,与其他剧种艺术特色的比较等,对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价值和面临的新挑战作了深入探索...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戏艺术期刊入选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
黄梅戏艺术 凤凰安徽11月22日从安庆市黄梅戏剧院获悉,11月19日上午,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举办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安徽省优秀期刊推荐评审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车敦安出席评审会并担任评委,省局巡视员温振超主持评审会。省局总工程师蒋麟等9名省内业界专家参加评审。 与会专家依据《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评奖办法》中规定的必备条件,对全部申报期刊逐家进行充分评议...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戏女驸马智慧与勇气的传奇故事
作为一名热爱戏曲艺术的观众,我一直被黄梅戏的优美旋律和动人故事所吸引。其中,《女驸马》这出戏剧,以其独特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这出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2025-03-31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戏唱腔的艺术魅力与传承创新之路
作者:流年如光 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唱腔作为戏曲表演的核心元素,更是黄梅戏的灵魂所在。本文将深入探讨黄梅戏唱腔的三种基本形式——主腔、花腔、三腔,揭示它们在戏曲中的运用、交响与融合,以及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期激起读者对黄梅戏唱腔艺术的深入思考与阅读兴趣。 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后逐渐流传至安徽、江西等地...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 -
黄梅戏功臣榜丛书之三之四出品面世
汉宫怨黄梅戏功臣榜丛书 11月1日,记者从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了解到,《黄梅戏功臣榜丛书》系列之三《龙光景丑行身段教材》以及系列之四《王文治黄梅戏经典唱腔选集》目前已出品面世。 其中《龙光景丑行身段教材》由从事黄梅戏表演、导演及教学工作近50年的龙光景所著,通过积累大量的舞台经验、教学经验,充分挖掘教学资料,继承和发扬黄梅戏丑行表演特点,取众家之长编写而成,图文并茂,内含步法、指法、水袖...
2024-12-20 0次
阅读更多